南宫体育新闻
专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以普惠金融改革创新“小切口” 做好河南宫体育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十年来,我国普惠金融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普惠群体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增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37万亿元,普惠贷款平均利率持续下行,有贷款余额客户数4115.12万户,重点领域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过去十年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效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各类各级金融管理部门的部署引领,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落实。而《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对下一步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此普惠金融十年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多地监管局、多家金融机构和普惠金融领域资深专家学者进行专访,本期专访嘉宾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
《21世纪》:目前河南省小微企业发展和普惠金融服务整体情况如何?普惠金融发展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河南监管局:截至2023年6月末,河南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9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2.73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167.69亿元、户数198.58万户,较2019年末分别增长4.43倍、155.13万户。
十年来,河南监管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引领全省银行业保险业充分发挥各机构竞争优势,形成了差异化金融服务格局,成功走出一条以“四新”为标志的河南特色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一是完善银企精准对接“新机制”。针对大部分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结合河南实际情况,我们联合省发改、工信、农业、市场监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借助数字化转型优势,创新建立了普惠金融领域“线下+线上”银企对接新机制,开展多层次、广覆盖的银企融资对接活动。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在全省启动了以“转变作风、宣讲政策、惠企纾困、服务实体”为主题的“行长进万企”活动,推动金融机构围绕“两问四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为企业送知识、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开展走访对接,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
二是打造农村信用建设“新模式”。近年来,我们通过强化部门联动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持续优化农村信用生态环境,创新了“卢氏模式”“兰考模式”等有成效的先进经验,探索了“党建+金融”“整村授信”等有特色、适合当地特点的典型做法。通过将信用评定与基层党建有机融合、建立覆盖当地县域的“信用信息大数据库”等举措,解决信息“谁来采”、信用“怎么评”、信用“怎么用”的问题和贷款“贷得到”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三是探索科创金融服务“新路径”。河南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关于金融支持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指导意见,聚力“五链融合”(“政策链”“产品链”“服务链”“信息链”“合作链”),引导辖内银行业保险业逐步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的科技金融体系。
四是构建民生普惠发展“新思路”。河南监管局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完善“四专”机制(专营机构、专项资源、专属产品、专属服务),深入实施“一行一司一品”产品创新行动,打通金融服务的堵点卡点,加大信贷保险供给,积极满足进城农民、大学生、老年人等新市民群体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金融需求,全力保障社会民生稳定。
河南监管局:近年来,河南监管局聚焦普惠金融发展任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辖内普惠金融服务得到了根本性提升。
一是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指导大中型银行积极发挥“头雁”作用,引导地方法人机构利用人缘、地缘优势服务当地,分类精准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健全涵盖小微、科创、新市民等重点领域的信贷保险产品体系,信用贷款类产品占比大幅提升。强化科技赋能,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金融服务模式持续优化,数字普惠监管能力稳步提升。
二是普惠金融监管工作机制更加健全。落实普惠金融监管考核指标和贷款风险权重、不良容忍度及尽职免责等监管制度,督促银行机构完善内部激励制度,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综合绩效考核权重,有效缓解了基层机构的信贷约束。定期开展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和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加强结果运用南宫体育,督促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健全外部联动机制,积极对接政府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构建了多部门协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普惠金融服务广度深度持续拓展。持续推动金融机构新设和整合相结合,优化机构网点布局,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延伸下沉金融服务,构建了覆盖广泛的金融服务网络。基本实现银行保险机构对全省乡镇实现全覆盖,基础金融服务对行政村全覆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省参保率超过98%,参保群众数量居全国第一。农村地区已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户户有账户”。
《21世纪》:2019年3月,全国首家省级金融服务平台——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正式上线,目前该平台运转情况如何?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
河南监管局:从2019年3月上线至今,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下称金融共享平台)进驻金融机构31家,上线万家。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金融共享平台通过免费向银行提供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所需真实有效数据、免费在平台发布中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套餐”、免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融资服务,让广大金融机构和企业都从中受益,不仅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同时还降低了金融机构和企业融资时间成本,提升了企业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金融共享平台机制建设,持续优化平台服务功能、强化数据归集治理共享和特色应用场景创新开发,进一步发挥平台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积极作用。
《21世纪》:近年来,普惠金融客群下沉数量日益增多,河南监管局在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河南监管局:近年来,河南监管局积极构建监管机构监督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履责、社会组织自律协调、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大消保”工作体系,从四个方面不断提高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
践行监管为民,强化消费投诉综合治理。持续加强12378热线和信访投诉接待“双中心”建设,督促机构全面公示电、网、信等投诉渠道,提高投诉接收流转效率。提出投诉处理“一诉五清”要求(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履清义务、告清结果、说清理由),坚决治理投诉处理“生冷硬拖”现象。建立重复投诉化解机制,防止消费者诉求长期久拖不决。
推动多元解纷,构建和谐金融消费环境。大力推动金融纠纷调解机制建设,推动各地市先后成立保险社会法庭、保险诉调对接中心,目前已经实现省内18个地市纠纷调解组织全覆盖。充分发挥行业调解专业、高效的优势,推动调解组织主动下沉,不定期在机构网点、社区、县域巡回驻点办公,扩大调解服务覆盖范围。
强化监督检查,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河南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构建行为监管“3+1”机制,以投诉督查、现场检查、消保监管评价3个工具为抓手,以溯源整改为根本,将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提升能力形成闭环管理,推动构建1个效能不断提升的行业消保工作机制。
开展教育宣传,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河南监管局积极构建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三常”机制,即“常态化普及金融知识、常态化发布消费提示、常态化开展宣传活动”,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制定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长期规划,常态化开展教育宣传工作。
《21世纪》:河南监管局如何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
河南监管局:近年来,河南监管局坚持以普惠金融发展为引领,以绿色金融发展为导向,以科创金融发展为动力,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南宫体育,让绿色更加普惠。河南监管局先后印发绿色金融指导意见、绿色金融自评价方案,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创新绿色产品和服务,持续扩大绿色信贷规模,重点加大对绿色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绿色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
截至2023年6月末,全辖绿色信贷余额达7793.66亿元,同比增加2000亿元,增速36%。此外,对绿色保险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目标,鼓励辖内保险机构积极研发清洁能源项目财产险及公众责任险等绿色能源保险,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安全生产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今年上半年,累计提供环境污染责任风险保障1.08亿元。
下一步,河南监管局将进一步深化绿色金融机制建设,健全绿色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支持相关产业技术、产品、服务的创新研发,推动“普惠”与“绿色”不断融合、协同发力,合力营造有助于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大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让科技更有温度。河南监管局结合辖内实际,联合省知识产权局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体系、打造专业服务体系、建立专门授信机制和尽职免责机制、开发专属产品等28条务实举措,重点打造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
去年,我们出台了“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指导意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建立专营机构、专项资源、专属产品、专业服务、专门风控“五专”机制;创新授信管理,指导辖内中信银行等推出积分卡审批模式,变“技术流”为“资金流”;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全辖科创企业专属信贷产品数量达153个;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创新推出多个线上化、批量化银担合作产品,并支持机构充分用好政府各项风险补偿金、贷款贴息及保费补贴机制。
下一步,河南监管局将进一步优化科创金融专业服务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各环节的综合化金融支持,持续拓宽风险补偿渠道,建立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南宫体育。
河南监管局:下一步,河南监管局将全面落实《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重点在五个方面下真功、求真效,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河南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强机制保障。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构建全国性商业银行与地方中小银行错位竞争、互补互促的金融服务格局。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加快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持续完善信贷资源配置、业务流程设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考核激励、风险约束等专业化机制,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二是激发市场活力。结合辖内实际,深化推进“行长进万企”活动,推动与金融监管总局“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有机结合,加大走访对接,畅通金融服务渠道。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深化“银税互动”“信易贷”平台等建设,提高信息共享效率。优化产品服务体系,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快发展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打通金融服务与产业生态壁垒。
三是强化民生普惠。大力支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化乡村振兴关键领域金融供给。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提高承保理赔服务效率。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借鉴“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健全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河南乡村治理新模式。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优化农村信用生态环境。深化新市民“一行一司一品”创新行动,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
四是加大科创支持。建立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机制,加大对专精特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开展对创新型、重点产业链上下游、重点外向型产业中小企业的专项对接行动。支持银行保险机构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
五是统筹发展安全。规范普惠信贷业务管理,严格落实经营用途贷款“三查”,增强风险管控水平。发挥基层政府组织等各方作用,探索分级分类处置模式,多渠道化解不良风险。加强金融投资者宣传教育,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设,畅通金融消费者投诉渠道,建立健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严厉打击以普惠金融名义开展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关新闻热文排行1存款超万亿,五年翻一倍!解析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的 “增长密码”南宫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