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体育新闻
做好南宫体育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近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体现了当前我们经济领域的五大工作重点,为深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这五篇大文章都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方向所在、动力所在。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构,需要绿色金融夯实其根基;共同富裕的进一步推进,需要金融服务普惠性的增强;养老体系的构建以及“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养老金融多元化产品的助力;传统经济向数字化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数字金融的赋能。
科技金融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的价值包括资金的配置、服务平台的搭建和载体的构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创新的主要抓手。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是科技,科技企业通常因其具有专业性强、成长迅速、风险较高等特点而难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科技金融则可将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核心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为基础,以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模式、业务流程为手段,以服务科技企业、推进科技创新进程为目标的金融活动,不仅可有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更是一种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并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机制。科技金融涵盖公共金融与市场金融的各个方面,既能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引导作用,创新科技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从源头上化解金融风险,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又能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作用,以科技赋能金融发展,大数据技术能帮助金融机构发现海量数据中有价值的金融信息,提升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在新科技的整个研发过程中需要金融以各种形式提前介入,为科技的发展保驾护航。当前互联网的新发展专注于去中心化,强调用户隐私和数据所有权,包括使用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即所谓的加密货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金融未必是以直接的形态参与到科技中去。如天使投资在早期需要大量商业模式创新,这些试错成本需要用资本覆盖。工业时代的做法,就是实现规模工业化。而今天已经进入智能数字经济时代,必须融合数据资源建设、算力建设、算法、人才四个要素,才能实现资本覆盖。可见,金融科技更新了金融业态,既增加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又在众多领域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
绿色金融是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经济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也随之增长,全球生态问题加剧,实现经济绿色增长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经济议题之一。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满足人民多种需求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基础上,还要提供更多优质绿色生态产品,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绿色金融服务与协调,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度作为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活动引导各经济主体在自然生态中的平衡,重视金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形成以绿色创新为主要机制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此外,绿色金融是以“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原则下开展的资金运行和资金配置过程与方式,具有双重反映,能够适应新时代、满足人民新需求的新发展方式,在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具有“绿色能源”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区域间、城乡间的金融资源配置存在异质性差异,金融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会加速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普惠金融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蕴含着“共享”的发展理念,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本质上来说,普惠金融就是帮助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获得公平发展而致富的权利。目前,我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全国乡镇基本实现保险服务全覆盖,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金融的普惠性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农村地区,通过扩大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能够改善区间金融服务的不平衡性问题,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夯实物质基础;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问题,构建金融服务市场主体的长效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宽就业渠道,促进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机会均等、普惠公平的市场秩序,能够提升对特殊群体的金融福祉,让百姓普遍有渠道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提高南宫体育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以普惠金融为途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预计“十四五”末期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今后较长时间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和养老需求的不断扩张,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养老产业链将逐渐完善,这将为我国的养老产业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作为万亿元级的大产业,养老产业一方面能创造巨大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又能创造庞大的消费和投资市场。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对于大力拓宽内需市场、实现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及解决就业总量压力大、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南宫体育,都具有现实意义。
应对人口老龄化离不开金融的媒介融通作用,养老金融应运而生。在今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养老金融首次被正式提出,也是首次被列入国家金融的重点工作。养老金融是为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内容。根据中信银行发布的《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2023)》,人们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不仅包括养老财富保值增值的金融需求,还包括退休养老生活的非金融需求。尽管养老金融需求旺盛,但目前国内养老金融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初级阶段,优质供给不足,市场潜力未能得到充分释放,与国民层次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国家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财富储备,要求各金融机构创新养老服务金融产品,提供高质量的养老金融,为国民养老财富储备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不仅能够挖掘养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促进未来经济的长足稳健发展,还能为人口老龄化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数字金融是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形态。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阶段,与之相关的各类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日新月异。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强调的技术赋能金融其实只是开端,数字金融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是更高效支持实体经济、服务数字经济的金融形态,更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方向。当前,数字金融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数字银行、数字货币、数字支付、数字供应链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保险、数字证券发行等是我国金融机构实现数字金融创新的主要切入点。正如200多年之前,英国的金融革命不断为工业革命注入资本燃料和动力,数字,已经成为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以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迎来一场数字金融革命。数字经济时代推动了数字金融的诞生南宫体育,“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作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叠加融合形成的一种高级金融形态,数字金融具有数字与金融的双重属性,能够加速资金、信息、数字等要素的自由流通与有效配置,矫正传统金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市场失灵和金融割裂问题,助力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我国数字金融通过发展先进金融科技、创新商业模式,使得金融行业整体效率得以提升,在用户规模、应用场景等方面已经位居全球前列。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传统金融转向数字金融势在必行。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金融,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